发布日期:2025-02-05 13:27 点击次数:106
第一章 吴门经脉
第一节 经脉总论
人体神经从颈胸腰骶发出,支配全身。躯干者,胸腹腰背,神经为水平走向,因此同一水平节段的穴位功能相近,表现为横平的特征。四肢,由于人体生长,四肢离支配神经的距离越来越远,表现为竖直的特征。而横竖之间,络脉连接。
诀曰:横平竖直,远担近导。左右交错,纵横相连。
少阳寒湿线:膝阳关,中渎,风市。
少阳淋巴线:臑会,消烁,清冷渊,天井。(凡瘰疬或甲状腺结节,此线有结节者,刺之有效。三焦为液道 ,而疏导淋巴结管中淋巴液的循行,是少阳经的一个功能)
足太阳膀胱经可以分为十线:头线(精明-脑空?),颈线(脑空-魄户),逐淤线(魄户-魂门),消化线(魂门-肓门),肾线(肓门-殷门),寒湿线(殷门-委中),腰线(委阳,委中,合阳,承筋),筋线(承筋,仆参),水线(仆参-京骨),寒线(京骨-至阴)
十二经络余气注于奇经八脉,十二经八脉之余气注于络脉。
第二节 太阳经
手太阳
少泽前谷通乳,治疗乳痈,乳少等乳疾。腕骨阳谷养老三穴构成衰老三角绕场。
少泽天水,癸水也,在妇人为乳汁。前谷属水,治疗阴虚耳鸣耳聋,下注后溪,后溪下走养老三穴,治肾液枯竭。
足太阳与少阴肾为表里,属于寒水之经,主治伤寒。手太阳与少阴心为表里,属于火府,主治温病。手太阳1(小指头顶点)治疗湿热在气管,又能泻小肠湿热,故治疗黄疸消渴(小肠主吸收,刺之可减少食物吸收),阳谷为火穴,治疗太阳温病高热。
足太阳
足太阳膀胱经蓄水证,胃瘫患者自觉至阴穴发冷,常被误判为阳虚。
至阴二在小指内甲角外0.1寸,膀胱经实止于此穴。至阴二络脉通往涌泉,至阳在此络脉上(小指远端关节横纹中点),有温肾之用,相当于潮生6。
京骨配大钟,治疗膀胱经头项强痛,小便淋漓,如尿路感染,前列腺增生,尿潴留,膀胱者州都之管,气化能出焉。
申脉治疗颅内疾病。
至阴治疗外感头痛鼻塞恶寒,京骨束骨治疗项强。申脉金门与昆仑均为手阳谷镜像,均治疗头部疾病,其中金门为郄穴,故治疗头痛佳。
少阳经
少阳之上,火气治之。少阴君火旺,刺泻少阳。少阴肾阴亏,相火妄动,泻少阳。厥阴病,温之生热,转出少阳,刺泻少阳。太阳病,但见一柴胡证,泻少阳以退热。少阴阳虚,温之口舌生疮,太阴脾虚,食人参黄芪腹胀而口舌生疮,多少阳气滞。温补而化火。
365建站客服QQ:800083652颈椎及耳后,多迷走神经,少阳循耳后,针刺之,可镇静,条达气机,和解少阳。
印堂,先天八穴,巽风也,印堂治诸风,如头风头晕,少阳中风结膜炎,太阳中风鼻炎,阳明中风额窦炎,肝风内动高血压中风,小儿惊娴,面部神经麻痹等。
少阳经在手掌分段,小指无名指指头至天纹为头颈,后溪直刺可治疗癫痫颈椎病。中兑后兑水平刺入可治疗胸腹段,治疗便秘胸闷。腕骨水平刺入可治疗腰痛及盆腔疾病。
委阳天池治疗腋肿,胸胁痛甚效。
股骨头坏死,分为肾虚湿热下注两种,反应点在委中委阳之间,扪及压痛点,随手刺之。湿热偏委阳,肾虚偏委中。
足少阳胆经是大脑颞叶的体表投射区,颞叶主情绪和听觉。胆经主治精神疾病和耳部疾病,其中耳后迷走神经密部,故治疗失眠。
365建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