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04-14 22:55 点击次数:172
孙思邈,唐代杰出医药学家,被誉为“药王”。其核心成就为撰写《千金方》,集唐代以前医学之大成。在那个缺医少药、百姓深受病痛之苦的时代,孙思邈凭借毕生钻研,留下众多养生至理名言,为后世健康养生指引方向。
图片
【1】
养生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
【释义】:养生的方法,需常进行适度劳作,切不可过度劳累。
【心得感悟】:古人云“户枢不蠹,流水不腐,动也”。适度劳作,如每日清晨的慢跑,或是闲暇时的家务操持,能让身体经络通畅,气血周流。这恰似给生命之轮注入活力,使之平稳运转。
然而,一旦劳累过度,身体便如紧绷的琴弦,易断易折。就像一台机器,持续高负荷运转必然会缩短使用寿命。所以,养生需深谙“中庸”之道,在劳作与休憩间找到平衡,方可让生命之花长盛不衰。
【2】
冬不欲极温,夏不欲穷凉。
【释义】:冬天不应追求过度的温暖,夏天不宜过度贪凉。
【心得感悟】:“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冬季,若过度依赖暖气,让身体长期处于温室环境,身体对外界寒冷的抵御能力便会减弱,一旦出门,寒邪极易乘虚而入。夏日,过度贪凉,冷饮不断,空调温度调得极低,寒气内生,损伤阳气。
正如《黄帝内经》所说“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生活中,无论寒暑,都应顺应天时,不过度贪求舒适,方能与自然和谐共处,收获健康身心。
【3】
人欲长生,先除六疾。
【释义】:人若想长寿,首先要消除六种疾病(六疾一般指寒、热、末、腹、惑、心疾)。
【心得感悟】:身体乃生命之基石,疾病缠身,长寿便遥不可及。孙思邈强调先除六疾,是抓住了养生的根本。这就如同建造高楼,需先打好坚实的地基。
古人讲“防患于未然”,在疾病尚未萌芽时,便应敏锐察觉,及时调整生活习惯,合理饮食、适度运动、调节情志,将疾病隐患消灭于无形。唯有保持身体的康健,生命之树才能在岁月中茁壮成长,枝繁叶茂。
图片
【4】
善养生者,常须少欲。
【释义】:善于养生的人,常常需要减少欲望。
【心得感悟】:“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人生在世,欲望丛生,功名利禄、物质享受,常常让人迷失本心。过多的欲望如同沉重的枷锁,束缚心灵,扰乱生活节奏。而善于养生之人,懂得为心灵减负,减少物欲,回归简单。
诸葛亮“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正是在少欲中寻求内心的宁静与超脱。当我们放下过多的欲念,生活便会如澄澈的天空,纯净而美好,身心也能在简单中寻得健康与自在。
【5】
怒则气逆,思则神劳。
【释义】:发怒会使体内气机上逆,思虑过度会使精神疲劳。
【心得感悟】:情绪对健康的影响举足轻重。“莫生气,气出病来无人替。”愤怒时,气血上涌,不仅伤肝,还可能引发其他身体不适。项羽因刚愎自用,易怒冲动,最终乌江自刎,令人叹息。
而过度思虑,如同不停运转的机器,精神极易疲惫。《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整日忧愁思虑,身体每况愈下。我们应学会管理情绪,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的波澜,莫让愤怒与忧虑侵蚀我们的精神世界,如此才能保持身心的和谐与健康。
【6】
若要安,三分饥与寒。
【释义】:若要身体安康,保持三分饥饿和三分微寒。
365建站客服QQ:800083652
【心得感悟】:民间有“每餐留一口,活到九十九”的说法。饮食过饱,肠胃负担加重,食物难以消化,身体就像负重前行的车辆,易出故障。适当的饥饿感,能让肠胃得到休息,促进消化功能。而适度感受寒冷,可激发身体的阳气,增强抵抗力。
这正如孟子所言“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生活中适当的“饥寒”,是对身体的一种锤炼。学会克制欲望,不过度追求口腹之欲和身体的舒适,在适度的节制中,我们方能领悟养生的真谛,收获安康。
【7】
饱食即卧,乃生百病。
【释义】:吃饱后立即躺下,会引发各种疾病。
【心得感悟】:“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此乃生活中的养生智慧。饱食后立刻躺下,食物在胃中停滞,难以运化,就像一潭死水,易滋生细菌,引发肠胃疾病。很多人贪图一时的舒适,忽略了这一健康细节。
古人云“饮食有节,起居有常”,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健康的保障。我们应遵循正确的饮食起居之道,莫因一时的懒惰,给健康埋下隐患,让身体在规律的生活中保持活力。
图片
站群论坛【8】
人欲劳于形,百病不能成。
【释义】:人让身体适当劳作,各种疾病就难以产生。
【心得感悟】:“生命在于运动”,适度的身体劳作,如古人练习八段锦、打太极拳,能活动筋骨,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身体如同机器,长期闲置易生锈,时常运转才能保持良好状态。
华佗创编五禽戏,倡导人们通过模仿动物动作来强身健体。在忙碌的现代生活中,我们应抽出时间让身体动起来,以运动为良方,抵御疾病,守护健康。
【9】
忍怒以全阴,抑喜以养阳。
【释义】:抑制愤怒以保全阴气,控制喜悦以养护阳气。
【心得感悟】:中医认为,阴阳平衡是健康的关键。愤怒属阳,过度发怒会损耗阴气;喜悦虽为正面情绪,但大喜过望则易使阳气外泄。《道德经》云:“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世间万物皆讲究平衡。
生活中,遇到不如意之事,要像韩信忍受胯下之辱那般,克制愤怒;遇到得意之事,也应保持冷静,不过度兴奋。只有平衡好情绪的阴阳,才能让身体的阴阳协调,实现身心的全面健康。
【10】
食毕当行步,令人能饮食,无百病。
【释义】:吃完饭应当散步,可使人食欲良好,不生各种疾病。
【心得感悟】:饭后散步,益处多多。漫步之时,肠胃蠕动加快,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就像给肠胃增添了动力。古人云“散步逍遥乐,人间自在仙”,散步不仅能促进消化,还能放松心情,缓解压力。
当我们在饭后悠然漫步,欣赏自然美景,感受微风轻拂,身体也在不知不觉中变得更加健康。简单的饭后散步,蕴含着养生的大智慧,是我们日常保健的有效方法。
与君共勉
-· End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