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04-15 16:35 点击次数:103
中医可通过多种方法治疗低血压,以下是一些常见方式:
中药调理
- 辨证论治:
气虚型常以补中益气汤加减,以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血虚者常用归脾汤,可补气养血;
肾阳虚的患者,右归丸可温补肾阳,以助阳气生发、提升血压;
肾阴虚则用左归丸,以滋阴补肾,填精益髓。
- 中成药:如生脉饮,可益气复脉、养阴生津,适用于气阴两虚证;补中益气丸能补中益气,用于脾胃虚弱、中气下陷所致的低血压;金匮肾气丸可温补肾阳,适用于肾阳虚的低血压患者。
针灸治疗
- 体针:常取百会,可升阳举陷、醒脑开窍;足三里能调节脾胃、补中益气;气海可培补元气、益肾固精;关元有温阳固脱、补气回阳之效。通过针刺这些穴位,可调节人体经络气血的运行,改善低血压症状。
- 艾灸:可选取神阙、关元、气海等穴位,借艾灸的温热之力,温通经络、散寒祛湿、回阳救逆,提升人体阳气,进而升高血压。
推拿按摩
- 可按摩头部的百会、风池等穴位,以疏通头部经络,促进气血运行,缓解低血压引起的头晕等症状。还可按揉腹部的中脘、气海、关元等穴位,调节脾胃功能,促进气血生成。也可拿捏四肢的内关、合谷、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以通经活络、调和气血。
饮食调理
- 中医认为低血压多与气血不足、脏腑亏虚有关,可多吃具有补气养血、健脾益肾作用的食物,如人参、黄芪、党参等,可与鸡肉、排骨等一起炖汤,能补中益气,提升血压。也可常吃桂圆、红枣、山药等,可煮粥或煲汤,能补益气血、健脾胃。
同时,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和突然改变体位,适当进行太极拳、八段锦等运动,以增强体质,辅助提升血压。
中医对低血压的辨证治疗主要根据不同证型进行,以下是常见的辨证及治疗方法:365建站客服QQ:800083652一,气虚证
- 症状: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头晕目眩,动则加剧,自汗,舌淡苔白,脉虚无力。
- 治法: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 方剂:补中益气汤加减。黄芪、人参、白术、炙甘草健脾益气;当归养血;陈皮理气;升麻、柴胡升阳举陷。可加五味子、麦冬以益气养阴。
补中益气汤加减方剂剂量功效方解用法以下是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低血压相关的剂量、功效、方解及用法:
方剂组成与剂量
- 基础剂量:黄芪18g、炙甘草9g、人参6g、当归3g、橘皮6g、升麻6g、柴胡6g、白术9g。可根据具体病情和患者个体差异调整,如气虚明显可加大黄芪、人参用量;伴有自汗多加浮小麦、麻黄根等。
- 加减法:若低血压致头晕明显,可加蔓荆子9g、葛根15g,以升清阳、止眩晕;心悸者加酸枣仁15g、远志9g,以养心安神。
功效
- 核心功效: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 对低血压作用:能增强脾胃功能,促进气血生成,提升中气,使清阳得升,改善低血压引起的头晕、乏力等症状,从根本上纠正气虚下陷导致的血压偏低。
方解
- 君药:黄芪补中益气,升阳固表,用量独重,针对气虚之本,且能升提下陷之清阳。
- 臣药:人参、炙甘草、白术补气健脾,助黄芪增强补中益气之功,使脾胃健运,气血生化有源。
- 佐药:当归养血和营,使气血互生;橘皮理气和胃,使诸药补而不滞。
- 使药:升麻、柴胡升阳举陷,协助君药以升提下陷之中气,引清阳上行。
用法
- 传统用法:以水三盏,煎至一盏,去滓,食远稍热服。现代多采用水煎服,每日1剂,分2 - 3次温服。
- 服用时间:一般饭前半小时左右服用,利于药物吸收,更好地发挥补益脾胃、升提中气的作用。
二,血虚证
- 症状:面色萎黄或苍白,头晕眼花,心悸失眠,唇甲色淡,舌淡,脉细弱。
- 治法:补血养血,健脾养心。
- 方剂:归脾汤加减。党参、黄芪、白术、炙甘草健脾益气以生血;当归、龙眼肉养血安神;酸枣仁、远志宁心安神;茯神健脾宁心。可加熟地、阿胶以增强养血之功。
归脾汤加减。方剂剂量功效方解用法以下是归脾汤加减治疗低血压的方剂剂量、功效、方解及用法:
方剂组成与剂量
- 基础剂量:白术9g、茯神9g、黄芪12g、龙眼肉12g、酸枣仁12g、人参6g、木香6g、炙甘草3g、当归9g、远志6g。可根据病情调整,如心血虚明显,可加大当归、龙眼肉用量至15g;脾虚明显,人参可改用党参15g,加炒山药15g。
- 加减法:若低血压伴失眠严重,可加夜交藤30g、合欢皮15g;伴有食欲不振,加砂仁6g、炒麦芽15g。
功效
- 核心功效: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 对低血压作用:通过健脾益气促进气血生化,补养心血以养心安神,改善低血压导致的气血不足、心脾两虚症状,如头晕、心悸、乏力等,提升机体气血水平,有助于升高血压。
方解
- 君药:黄芪补脾益气,龙眼肉补心脾、益气血,二者共奏补益心脾之功。
- 臣药:人参、白术补脾益气,助黄芪益气健脾;当归补血养心,酸枣仁宁心安神,与龙眼肉共助补心养血安神。
- 佐药:茯神、远志宁心安神,木香理气醒脾,使补而不滞。
- 使药:炙甘草补气健脾,调和诸药。
用法
- 传统用法:加生姜、大枣,水煎服。现代多采用水煎服,每日1剂,分2 - 3次温服。
- 服用时间:饭前或饭后半小时均可,若脾胃较虚弱,建议饭后服用,减少药物对胃肠的刺激。
三,气阴两虚证
- 症状:神疲乏力,气短懒言,自汗盗汗,五心烦热,咽干口燥,头晕目眩,舌红少苔,脉细数。
- 治法:益气养阴。
- 方剂:生脉散合六味地黄丸加减。人参、麦冬、五味子益气养阴;熟地、山药、山茱萸滋补肝肾;茯苓、泽泻、丹皮渗湿泄浊。可加黄芪、黄精以增强益气养阴之力。
生脉散合六味地黄丸加减。方剂剂量功效方解用法以下是生脉散合六味地黄丸加减治疗低血压的方剂剂量、功效、方解及用法:
方剂组成与剂量
- 基础剂量:生脉散中人参9g、麦冬15g、五味子6g;六味地黄丸中熟地24g、山药12g、山茱萸12g、茯苓9g、泽泻9g、丹皮9g。可根据病情调整,气阴两虚明显,人参可改用西洋参6 - 9g以增强益气养阴之力,加黄精15g;失眠多梦,加酸枣仁15g、夜交藤30g。
- 加减法:若伴有五心烦热,可加知母9g、黄柏9g以清热降火;自汗多,加浮小麦30g、煅牡蛎30g(先煎)敛汗。
功效
- 核心功效:益气养阴,滋补肝肾。
- 对低血压作用:可补充人体气阴,滋养肝肾之阴,调节机体阴阳平衡,改善低血压引起的气阴两虚症状,如乏力、自汗盗汗、头晕等,增强机体功能,有助于提升血压。
方解
- 生脉散:人参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止渴,为君药,能迅速补充人体消耗之气;麦冬甘寒,养阴清热,润肺生津,为臣药,与人参配伍,气阴双补;五味子酸温,敛肺止汗,生津止渴,为佐药,可防止气阴耗散。
- 六味地黄丸:熟地滋阴补肾,填精益髓,为君药;山茱萸补养肝肾,涩精;山药补益脾阴,固精,共为臣药。泽泻利湿泄浊,并防熟地滋腻;茯苓健脾渗湿,助山药补脾;丹皮清泄相火,制山茱萸之温,三药共为佐使,使补中有泻,补而不滞。两方合用,共奏益气养阴、滋补肝肾之功。
用法
- 传统用法:以水适量,先浸泡药材,然后煎取药液。现代多采用水煎服,每日1剂,分2 - 3次温服。
- 服用时间:一般饭前半小时左右服用,利于药物吸收,更好地发挥滋阴益气等作用。若胃肠功能较弱,也可饭后半小时服用,以减轻胃肠负担。
四,肾阳虚证
- 症状:形寒肢冷,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夜尿频多,面色苍白,舌淡胖,苔白,脉沉细无力。
- 治法:温补肾阳。
- 方剂:右归丸加减。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子滋阴益肾;鹿角胶、菟丝子、杜仲温补肾阳;当归养血;肉桂、附子温阳散寒。可加仙茅、仙灵脾以增强温阳之力。
右归丸加减。方剂剂量功效方解用法以下是右归丸加减治疗低血压的方剂剂量、功效、方解及用法:
方剂组成与剂量
- 基础剂量:熟地24g、山药12g、山茱萸9g、枸杞子12g、菟丝子12g、鹿角胶12g(烊化)、杜仲12g、肉桂6g、当归9g、制附子6g(先煎)。若肾阳虚症状较重,可加大制附子、肉桂用量至各9g,加巴戟天12g、肉苁蓉12g。
- 加减法:若低血压伴腰膝冷痛明显,可加桑寄生15g、续断12g;夜尿频多,加益智仁12g、乌药9g。
功效
- 核心功效:温补肾阳,填精益髓。
- 对低血压作用:能温煦肾阳,促进阳气生发,增强机体的气化功能,改善肾阳虚所致的低血压,缓解形寒肢冷、腰膝酸软、头晕等症状,提高机体的阳气水平,有助于提升血压。
方解
- 君药:熟地滋阴补肾,填精益髓,用量较大,为补肾滋阴之要药;制附子、肉桂温补肾阳,祛寒救逆,三者相伍,阴阳并补,以补阳为主。
- 臣药:山药、山茱萸、枸杞子滋阴益肾,养肝补脾,与熟地相伍,加强滋阴补肾之功;菟丝子、杜仲补肝肾,强腰膝,助君药温补肾阳。
- 佐药:鹿角胶为血肉有情之品,温肾助阳,益精养血;当归养血和血,与诸药配伍,补阳中兼以滋阴养血,使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
用法
- 传统用法:将药材研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空腹用滚汤或淡盐汤送下。现代多采用水煎服,每日1剂,分2 - 3次温服。制附子需先煎30 - 60分钟,以降低毒性。
- 服用时间:饭前半小时左右服用,有利于药物吸收,更好地发挥温补肾阳的作用。
五,肾阴虚证
- 症状: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失眠多梦,咽干口燥,舌红少苔,脉细数。
- 治法:滋阴补肾。
- 方剂:左归丸加减。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子、菟丝子、鹿角胶滋补肾阴;龟板胶滋阴潜阳;牛膝强腰膝。可加知母、黄柏以清虚热。
左归丸加减。方剂剂量功效方解用法以下是左归丸加减治疗低血压的方剂剂量、功效、方解及用法:
方剂组成与剂量
- 基础剂量:熟地24g、山药12g、枸杞子12g、山茱萸12g、川牛膝9g、鹿角胶12g(烊化)、龟板胶12g(烊化)、菟丝子12g。若肾阴虚明显,可加大熟地用量至30g,加女贞子12g、墨旱莲12g。
- 加减法:若低血压伴头晕耳鸣严重,加磁石30g(先煎)、石决明30g(先煎);五心烦热者,加知母9g、黄柏9g。
功效
- 核心功效:滋阴补肾,填精益髓。
- 对低血压作用:着重滋补肾阴,通过补充肾中阴精,促进阴液的生成和濡养作用,改善肾阴虚导致的低血压,缓解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耳鸣等症状,使机体阴液充足,阴阳平衡,有助于提升血压。
方解
- 君药:熟地滋阴补肾,填精益髓,为滋阴补肾之要药,用量独重,以大补肝肾真阴。
- 臣药:山药补脾益阴,滋肾固精;枸杞子补肾益精,养肝明目;山茱萸补养肝肾,并能涩精;菟丝子补肝肾,益精髓,四药协同,助熟地增强滋阴补肾之功。
- 佐药:龟板胶、鹿角胶为血肉有情之品,峻补精髓,龟板胶偏于补阴,鹿角胶偏于补阳,二药合用,阴阳互生,以填补精髓;川牛膝补肝肾,强筋骨,引药下行,兼能活血通利。
用法
- 传统用法:将药材研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空腹用淡盐汤或开水送下。现代多采用水煎服,每日1剂,分2 - 3次温服。鹿角胶、龟板胶应烊化后兑入煎好的药液中。
- 服用时间:饭前半小时左右服用,有利于药物吸收,更好地发挥滋阴补肾的功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