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04-15 17:59 点击次数:147
44耳鸣、耳聋:
⑴肝胆火盛—龙胆泻肝汤加减。⑵痰火郁结—温胆汤加减。⑶风热上扰—银翘散加减。⑷肾精亏虚--耳聋左慈丸。⑸清气不升—益气聪明汤。
一,耳聋耳鸣辩证分型症状:⑴耳聋耳鸣肝胆火盛的症状—龙胆泻肝汤加减。耳聋耳鸣若由肝胆火盛所致,通常有以下症状:
一、耳部症状
1. 耳鸣:声音较大,如潮声或雷鸣声,多为突然发作,且持续不断。
2. 耳聋:听力下降明显,可在短时间内迅速加重。
二、全身症状
1. 头痛:多为两侧头部胀痛,严重时可伴有头晕。
2. 口苦:口中常有苦味,尤其是早晨起床时较为明显。
3. 咽干:咽喉干燥,可能伴有疼痛。
4. 目赤:眼睛发红,可能伴有干涩、疼痛或视物模糊。
5. 烦躁易怒:情绪容易激动,烦躁不安,爱发脾气。
6. 大便干结:排便困难,大便干燥呈球状。
7. 小便短赤:小便颜色深黄,尿量少。
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后进行针对性治疗。
⑵耳聋耳鸣痰火郁结的症状—温胆汤加减。耳聋耳鸣若由痰火郁结引起,通常有以下症状:
一、耳部症状
1. 耳鸣:耳鸣声多为粗大嘈杂,有时如机器轰鸣声或蝉鸣声持续不断。
2. 耳聋:听力逐渐下降,可伴有耳内堵塞感。
二、全身症状
1. 头重如裹:感觉头部沉重,好像被包裹着一样。
2. 胸闷:胸部有闷胀感,呼吸不畅。
365建站3. 痰多:痰液量多,质地黏稠,色白或黄。
4. 口苦:口中常有苦味。
5. 恶心呕吐:可能会出现恶心感,严重时会呕吐。
6. 大便不爽:排便不顺畅,黏滞难下。
7. 舌苔黄腻:舌苔颜色发黄且质地黏腻。
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建议及时就医,以便明确病因并进行相应的治疗。
⑶耳聋耳鸣风热上扰的症状—银翘散加减。耳聋耳鸣若由风热上扰所致,通常有以下症状:
一、耳部症状
1. 耳鸣:鸣声如刮风样,或如哨声,多为单侧发病,起病较急。
2. 耳聋:听力下降,可在短时间内出现,程度轻重不一。
二、全身症状
1. 发热:多为低热或中等程度发热,体温一般不超过 38.5℃。
2. 恶风:怕风,稍有风吹则感觉不适。
3. 头痛:头部胀痛,以前额及两侧太阳穴处较为明显。
4. 咽痛:咽喉疼痛,吞咽时加重。
5. 鼻塞:鼻腔通气不畅,可伴有流涕。
6. 咳嗽:多为干咳或咳少量黄痰。
7. 舌苔薄黄:舌苔颜色淡黄,质地较薄。
365建站客服QQ:800083652
若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准确诊断和恰当治疗。
⑷耳聋耳鸣肾精亏虚的症状--耳聋左慈丸。耳聋耳鸣若由肾精亏虚引起,通常有以下症状:
一、耳部症状
1. 耳鸣:鸣声如蝉,昼夜不息,安静时更加明显。
2. 耳聋:听力逐渐下降,多为双耳同时发病,病情进展较为缓慢。
二、全身症状
1. 腰膝酸软:腰部和膝部感到酸软无力,久站或劳累后加重。
2. 头晕目眩:头脑昏沉,视物旋转,严重时可能会出现晕厥。
3. 神疲乏力:精神疲惫,身体乏力,缺乏活力。
4. 失眠健忘:难以入睡,睡眠质量差,记忆力减退,容易忘记事情。
5. 男子遗精早泄:男性可能出现遗精、早泄等性功能减退的表现。
6. 女子月经不调:女性可能出现月经周期紊乱、月经量少等月经不调的症状。
7. 舌淡苔白:舌头颜色淡,舌苔薄白。
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综合调理和治疗。
⑸耳聋耳鸣清气不升的症状—益气聪明汤。耳聋耳鸣若由清气不升所致,通常有以下症状: 一、耳部症状 1. 耳鸣:鸣声低微,如蚊子嗡嗡声,时轻时重。2. 耳聋:听力逐渐下降,多为双侧同时发病,对声音的敏感度降低。 二、全身症状 1. 头晕:头部昏沉,感觉头脑不清醒。2. 神疲乏力:精神疲倦,浑身无力,少气懒言。3. 纳差:食欲减退,食量减少。4. 腹胀:腹部胀满,尤其是进食后更为明显。5. 便溏:大便稀溏,不成形。6..面色少华:面色苍白或萎黄,缺乏光泽。6. 舌质淡:舌头颜色淡,苔薄白。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以明确诊断并进行针对性治疗。
二,中医内科辨证治疗耳鸣、耳聋的方剂剂量功效方解用法⑴肝胆火盛—龙胆泻肝汤加减方剂剂量功效方解用法。【方剂组成及剂量】
- 龙胆草(6g)、黄芩(9g)、栀子(9g)、泽泻(12g)、木通(9g)、车前子(9g)、当归(8g)、生地黄(20g)、柴胡(10g)、生甘草(6g)。
【功效】
清泻肝胆实火,清利肝经湿热。可用于治疗肝胆火盛型耳聋耳鸣等病症。
【方解】
- 龙胆草:大苦大寒,既能清利肝胆实火,又能清利肝经湿热,为君药。
- 黄芩、栀子苦寒泻火,燥湿清热,加强君药泻火除湿之力,为臣药。
- 泽泻、木通、车前子渗湿泄热,导肝经湿热从水道而去。
- 肝乃藏血之脏,肝经有热,易伤阴血,故佐以生地黄、当归滋阴养血,使邪去而不伤正。
- 柴胡舒畅肝经之气,引诸药归肝经;生甘草调和诸药,护胃安中。
【用法】
一般为水煎服。具体用法需根据病情由医生确定,不同病症、不同患者在用药剂量和疗程上会有所差异。
需要注意的是,方剂的使用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不可自行用药,以免出现不良反应。
⑵痰火郁结—温胆汤加减方剂剂量功效方解用法。。【方剂组成及剂量】
- 半夏(6g)、竹茹(6g)、枳实(6g)、陈皮(9g)、茯苓(4.5g)、炙甘草(3g)。可根据具体病情进行适当调整剂量。
【功效】
理气化痰,和胃利胆。对于痰火郁结所致的耳聋耳鸣等有一定治疗作用。
【方解】
- 半夏燥湿化痰,降逆和胃为君药。
- 竹茹清热化痰,止呕除烦;枳实行气消痰,使痰随气下,二者为臣药。
- 陈皮理气燥湿,茯苓健脾渗湿,以杜生痰之源,为佐药。
- 炙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全方共奏理气化痰、和胃利胆之效。
【用法】
一般用水煎服。具体用法用量应由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体质等因素综合判断后确定。
需要强调的是,方剂的使用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安全有效。同时,不同患者的病情和对药物的反应可能存在差异,医生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⑶风热上扰—银翘散加减方剂剂量功效方解用法。【方剂组成及剂量】
- 金银花(30g)、连翘(30g)、桔梗(18g)、薄荷(18g)、竹叶(12g)、生甘草(15g)、荆芥穗(12g)、淡豆豉(15g)、牛蒡子(18g)。以上剂量仅供参考,实际应用中可根据病情调整。
【功效】
辛凉透表,清热解毒。可用于风热上扰所致的耳聋耳鸣等病症。
【方解】
- 金银花、连翘气味芳香,既能疏散风热,清热解毒,又可辟秽化浊,为君药。
- 薄荷、牛蒡子辛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解毒利咽;荆芥穗、淡豆豉辛而微温,助君药发散表邪,透热外出,此四药共为臣药。
- 芦根、竹叶清热生津;桔梗开宣肺气而止咳利咽,同为佐药。
- 甘草既可调和诸药,护胃安中,又可合桔梗清利咽喉,为佐使药。
【用法】
水煎服。具体用法应根据病情由医生确定。通常是每日一剂,分两次服用。
需注意,方剂的使用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不可自行用药,以免延误病情或产生不良反应。
⑷肾精亏虚--耳聋左慈丸方剂剂量功效方解用法。【方剂组成及剂量】
- 磁石(煅)20g、熟地黄160g、山茱萸(制)80g、牡丹皮60g、山药80g、茯苓60g、泽泻60g、竹叶柴胡20g。
【功效】
滋肾平肝。用于肝肾阴虚所致的耳鸣耳聋,头晕目眩。
【方解】
- 熟地黄滋阴补肾,填精益髓,为君药。
- 山茱萸补养肝肾,并能涩精;山药补益脾阴,亦能固精,共为臣药。
- 泽泻利湿泄浊,并防熟地黄之滋腻恋邪;茯苓淡渗脾湿,并助山药之健运;牡丹皮清泄相火,并制山茱萸之温涩;磁石益肾聪耳,平肝潜阳;竹叶柴胡疏肝解郁,升举阳气,共为佐药。诸药合用,共奏滋肾平肝之功。
【用法】
口服。水蜜丸一次 6 克,一日 2 次。大蜜丸一次 1 丸,一日 2 次。具体用法用量应根据病情遵医嘱。
需要注意的是,用药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同时在服用期间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影响药效。如果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停药并咨询医生。
⑸清气不升—益气聪明汤方剂剂量功效方解用法。。【方剂组成及剂量】 - 黄芪15g、甘草15g、人参15g、升麻9g、葛根9g、蔓荆子4.5g、芍药3g、黄柏3g。以上剂量仅供参考,实际使用可根据病情调整。 【功效】益气升阳,聪耳明目。用于中气不足,清阳不升所致的耳聋耳鸣,视物昏花等。 【方解】 - 黄芪、人参、甘草甘温,以补脾胃之气,为君药。- 升麻、葛根、蔓荆子轻扬升发,能入阳明,鼓舞胃气,上行头目,为臣药。中气既足,清阳上升,则耳目聪明。- 芍药平肝敛阴,黄柏清热泻火,为佐药。以防升发太过。 【用法】水煎服。具体用法用量应根据患者具体病情由医生确定。一般每日一剂,分两次服用。需注意,方剂的使用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不可自行用药,以免出现不良反应。
二,中医内科辨证治疗耳鸣耳聋方剂剂量功效方解用法⑴肝胆火盛—龙胆泻肝汤加减方剂剂量功效方解用法。一、方剂组成及剂量(仅供参考,具体剂量需根据病情和个体差异由医生调整)
- 龙胆草(6g):清热燥湿,泻肝胆火。
- 黄芩(9g):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 栀子(9g):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
- 泽泻(9g):利水渗湿,泄热。
- 木通(6g):清热利水。
- 车前子(9g):清热利尿,渗湿止泻。
- 当归(3g):补血活血,调经止痛。
- 生地黄(9g):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 柴胡(6g):疏散退热,疏肝解郁。
- 生甘草(6g):补脾益气,清热解毒,调和诸药。
二、功效
清肝胆实火,泻下焦湿热。主要用于肝胆实火上炎和肝胆湿热下注证。表现为头痛目赤、胁痛口苦、耳聋、耳肿、阴肿、阴痒、小便淋浊、妇女带下黄臭等症状。
三、方解
- 君药:龙胆草大苦大寒,既能泻肝胆实火,又能利肝经湿热,泻火除湿,两擅其功。
- 臣药:黄芩、栀子苦寒泻火,燥湿清热,加强君药泻火除湿之力。
- 佐药:泽泻、木通、车前子清热利湿,导湿热从水道而去;生地、当归滋阴养血,使邪去而不伤正;柴胡舒畅肝经之气,引诸药归肝经。
- 使药:甘草调和诸药,护胃安中。
四、用法
一般用水煎服。具体用法用量应遵循医生的建议。
需要注意的是,方剂的使用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不可自行用药。同时,不同病情和体质的患者在剂量和用药上可能会有所调整。
⑵痰火郁结—温胆汤加减方剂剂量功效方解用法。。一、方剂组成及剂量(仅供参考,具体需医生根据病情调整)
- 半夏(6g):燥湿化痰,降逆止呕。
- 竹茹(6g):清热化痰,除烦止呕。
- 枳实(6g):破气消积,化痰散痞。
- 陈皮(9g):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 茯苓(4.5g):利水渗湿,健脾宁心。
- 炙甘草(3g):补脾和胃,益气复脉。
二、功效
理气化痰,和胃利胆。用于胆郁痰扰证,表现为胆怯易惊、头眩心悸、心烦不眠、夜多异梦;或呕恶呃逆、眩晕、癫痫等。
三、方解
- 君药:半夏辛温,燥湿化痰,和胃止呕。
- 臣药:竹茹清热化痰,止呕除烦;陈皮理气行滞,燥湿化痰;枳实降气导滞,消痰除痞。
- 佐药:茯苓健脾渗湿,以杜生痰之源;生姜、大枣调和脾胃。
- 使药: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
四、用法
水煎服。具体用法用量应根据医生的诊断和处方来确定。
需要强调的是,方剂的使用必须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进行个体化调整,以确保安全有效。
⑶风热上扰—银翘散加减方剂剂量功效方解用法。一、方剂组成及剂量(仅供参考,具体需医生根据病情调整)
- 金银花(30g)、连翘(30g):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 桔梗(18g):宣肺祛痰,利咽排脓。
- 薄荷(18g):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 淡竹叶(12g):清热泻火,除烦利尿。
- 生甘草(15g):补脾益气,清热解毒,调和诸药。
- 荆芥穗(12g):祛风解表。
- 淡豆豉(15g):解表,除烦,宣发郁热。
- 牛蒡子(18g):疏散风热,宣肺祛痰,利咽透疹,解毒消肿。
二、功效
辛凉透表,清热解毒。用于温病初起,发热无汗,或有汗不畅,微恶风寒,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三、方解
- 君药:金银花、连翘气味芳香,既能疏散风热,清热解毒,又可辟秽化浊。
- 臣药:薄荷、牛蒡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解毒利咽;荆芥穗、淡豆豉辛散表邪,透热外出。
- 佐药:芦根、竹叶清热生津;桔梗宣肺止咳,清利咽喉。
- 使药:甘草调和诸药,护胃安中。
四、用法
水煎服。具体用法用量应根据病情和个体差异由医生确定。
使用银翘散加减方剂时,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⑷肾精亏虚--耳聋左慈丸方剂剂量功效方解用法。一、方剂组成及剂量(仅供参考,具体需医生根据病情调整)
- 磁石(煅,30g):平肝潜阳,聪耳明目。
- 熟地黄(160g):滋阴补血,益精填髓。
- 山茱萸(制,80g):补益肝肾,收涩固脱。
- 牡丹皮(60g):清热凉血,活血化瘀。
- 山药(80g):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
- 茯苓(60g):利水渗湿,健脾宁心。
- 泽泻(60g):利水渗湿,泄热。
- 竹叶柴胡(20g):疏散退热,疏肝解郁。
二、功效
滋肾平肝。用于肝肾阴虚,耳鸣耳聋,头晕目眩。
三、方解
- 君药:熟地黄滋阴补肾,填精益髓;山茱萸补养肝肾,并能涩精;山药补益脾阴,亦能固精。三药配合,肾肝脾三阴并补,是为“三补”,但熟地黄用量是山茱萸与山药之和,故仍以补肾为主。
- 臣药:泽泻利湿泄浊,并防熟地黄之滋腻恋邪;茯苓淡渗脾湿,并助山药之健运;牡丹皮清泄虚热,并制山茱萸之温涩。三药称为“三泻”,渗湿浊,清虚热,平其偏胜以治标,均为佐药。
- 佐使药:磁石平肝潜阳,聪耳明目;竹叶柴胡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四、用法
口服。水蜜丸一次 6 克,一日 2 次。具体用法用量应根据病情和个体差异由医生确定。
使用耳聋左慈丸时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同时注意饮食清淡,避免恼怒、惊恐等不良情绪刺激。
⑸清气不升—益气聪明汤方剂剂量功效方解用法。一、方剂组成及剂量(仅供参考,具体需医生根据病情调整) - 黄芪(15g):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 甘草(15g):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人参(15g):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养血,安神益智。- 升麻(9g):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 葛根(9g):解肌退热,生津止渴,透疹,升阳止泻,通经活络,解酒毒。- 蔓荆子(4.5g):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芍药(3g):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阳。- 黄柏(3g):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除骨蒸。 二、功效益气升阳,聪耳明目。用于中气不足,清阳不升,致患内障,耳鸣或多年目暗,视物不能。 三、方解 - 君药:黄芪、人参、甘草甘温以补脾胃,脾胃虚则清阳不升,耳目失养,故以甘温之品补之,使脾胃健运,清阳得升,耳目得养。- 臣药:升麻、葛根、蔓荆子轻扬升发,鼓舞胃气,上行头目。其中升麻、葛根善升阳明之清气,蔓荆子轻浮上行,清利头目。- 佐药:芍药敛阴和血;黄柏清热泻火。二者一敛一泻,防止升散太过。 四、用法水煎服。具体用法用量应根据病情和个体差异由医生确定。 使用益气聪明汤时,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用药安全有效。同时,应注意饮食清淡,避免过度劳累和不良情绪刺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上一篇:秘诀揭秘 陪痛风的丈夫看病 妻子意外查出肺癌 “现在回想起来还觉得后怕,如果不是这次偶然检查,后果不堪设想。”李女士感慨道。前段时间,李女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