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4-10-31 16:42 点击次数:185
郭某某,女,53岁,2024年6月1日初诊。
主诉:经期后头痛、头木20余年。
现病史:患者自述20余年来,每逢经期结束后开始出现阵发性头痛,此次发作还伴有头皮麻木,月经后1周均头痛,劳累时头痛症状加重。自幼以来经常出现一过性晕厥,全身出冷汗,晕厥时心、脑电图未发现问题,无恶心呕吐,无心悸头晕。头颅CT示上额窦炎,曾服药物治疗无效。
365建站刻下症见:半月前感冒时鼻塞流清涕明显,现仍时有鼻塞鼻干,偶流黄涕,偶咳嗽,咳少量黄痰,汗出多,后半夜盗汗,胸前后背易汗出,常太息。胃怕凉,泛酸,食辛辣后胃痛。晨起口苦,无口干,不爱喝水。胃口一般,喜素食,厌食鱼肉,吃后胃胀明显。大便干硬,1-2日一行,小便正常。手脚凉,眠差,醒后不易入睡。月经量大,10天才能干净,伴血块。苔白腻,脉沉细弦。
辨六经:少阳阳明太阴合病。
辨方证:小柴胡合豆归散加薏酱苓术朴桔汤证
柴胡12g 黄芩10g 姜半夏30g 党参10g
炙甘草6g 厚朴10g 生薏仁30g 败酱草18g
桔梗10g 茯苓12g 生白术18g 赤小豆15g
当归10g 自加生姜3片,大枣4枚,7剂。
按语:经期后头痛,有明显的周期性,并经常鼻塞、咳嗽、但没有恶风怕冷之明显表证,结合口苦、常太息,辨病位为半表半里,机体欲借助诸脏腑良能及孔窍驱邪外出;易汗出,盗汗,泛酸,大便干硬,黄涕、黄痰,说明邪已化热,辨为阳明里热;另一方面胃怕凉,胃纳一般,肉食胃胀,还存在里虚的问题,辨为太阴;不爱喝水、手脚凉、苔白腻,为“水毒”;月经量大,经期延长,伴血块,为“血毒”。综上,定六经为少阳阳明太阴合病。治疗当和解少阳,兼清阳明,辨方证以小柴胡汤和解少阳,加茯苓、白术、厚朴加强祛饮;因流黄涕及黄痰,加薏仁、败酱清解阳明里热,配合桔梗利咽排脓;经期延长量多、伴血块,合用赤豆当归散养血利湿。
2024年7月13日二诊:患者说“回家后坚持服药2周,疗效特别好,困扰她20余年的头痛,就这么消失了,感觉非常轻松。此次经期后未再出现头痛、头木的症状,一过性晕厥也没再发作”。鼻塞流涕已,咳嗽黄痰已,吃鱼肉后胃胀消失,仍腿怕凉,但较前改善一些,睡眠较前改善,近半月大便粘,2-3天一次,善太息好多了,盗汗已,晨起感觉胃部凉,晨起口苦改善,喝中药期间有几天出现口中铜臭味。月经量正常(以前经量多),血块减少,无痛经。舌淡苔白,脉细。
辨六经:太阳阳明太阴合病
辨方证:桂甘龙牡加苓术夏陈桔汤证
桂枝10g 炙甘草6g 生龙牡各15g
茯苓15g 姜半夏30g 陈皮30g
桔梗10g 生白术18g,7剂。
按:二诊头痛、头木已,鼻塞流涕已,咳嗽黄痰已,胃胀及盗汗已,但仍有腿怕凉,为表未解之太阳证;胃凉、大便粘,乃里阴证;眠差、口中铜臭味,为里热或水饮化热之里阳证,此次已无半表半里证,故辨六经为太阳阳明太阴合病夹饮,治疗当解表清热兼祛饮,辨方证为桂甘龙牡汤证,加苓术夏利湿祛饮,因口中异味加陈皮。
2024年8月31日三诊:病人非常开心,诉经期后再无头疼,口中铜臭味也消失了。胃部凉及痞满均消失,胃口及睡眠都非常好了。目前主要是容易觉得憋气,善太息,汗出不多,偶有心慌,胸闷,气短,口中和。苔白腻,脉沉细。
辨六经:太阳太阴合病
辨方证:苓桂术甘合橘枳姜加夏汤证
桂枝18g 茯苓15g 生白术18g 炙甘草6g
姜半夏30g 枳实10g 陈皮30g 自加生姜3片
365建站客服QQ:8000836527剂,水煎服,一日两次,日1剂。
按:此次间隔1月余再次来诊,诸多症状明显好转,欢喜之情溢于言表。目前心慌、胸闷、气短、自觉憋气及善太息,均为里饮重并有气上冲的典型表证,辨六经为太阳太阴合病,辨方证为苓桂术甘汤解表利饮,合橘枳姜汤化痰理气,以治胸中气塞、短气,更加半夏增强化痰饮之力。
〖答疑解惑〗
请教:首诊用的小柴胡汤,可不可以加解表药?
老师:第一诊里头没有解表药,少阳阳明合病,太阳病证据不太足,有盗汗,少阳也可以盗汗,后半夜盗汗是半表半里的热,败酱草、生薏仁治疗半表半里的热,还是半表半里吧!不要太阳了,少阳阳明太阴合病这样合理一点,有口苦有半表半里小柴胡汤证,实际也有阳明,阳明败酱草、生薏仁可以。
请教:首诊加厚朴的用意是什么?
老师:加厚朴就是化痰的,降逆化痰,不是解表的。它治胃胀的作用,还有治化痰的作用,原先有胃脘胀,吃鱼肉以后有胃脘胀,消胀的。(流黄涕)这是老毛病,现在没顾着,要是顾着用点赤豆当归呀,照顾一点也可以,但是这个目前来说有急性病,先按急性病治,可以不管他。赤豆当归也利湿排脓了,流黄涕中医说有饮有痰,利湿排脓的作用,鼻流清涕有时不按表,就是半表半里也有这种情况,半表半里就行了,治疗的时候不用解表的。
〖临证体会〗
本案的难点在首诊,其症状反应非常有迷惑性,头痛、鼻塞、流涕、咳嗽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都会认为存在明显的表证,根据以往的经验,有鼻塞还是麻黄剂效果最好。我们见过老师治疗此类鼻窦炎引起的头痛,常遭遇的方证是大青龙减麻黄汤证。诊余老师曾讲过一个案例:一位北京的高三同学,成绩非常优秀,准备报考清华北大,但就是鼻窦炎引起头痛缠绵难愈,严重影响其复习备考。经介绍请老师诊治,用的就是大青龙汤思路,困扰多年的顽疾竟然治愈了,以至于最后放弃清华北大,就读的北中医。本案也是鼻窦炎,顽固的头痛伴有鼻塞流涕,为何不辨为太阳阳明合病,而辨为少阳阳明合病呢?经方治病根据患症状反应,不是专病专方,不是辨病因。先辨六经,如果辨六经不准确,方证就不准确,直接影响疗效。
首先我们要知道,经方辨证论治的实质是:于患病人体一般的规律反应的基础上适应整体,讲求疾病的通治方法。单纯根据头痛鼻塞流涕,并不能确定其就是表阳证,还要根据其他症状整体判断,仔细分析首诊症状反应,并没有恶寒、怕风怕冷等的症状,而该患者的头痛主要表现为经期结束后才发作的头痛,有典型的周期性,加上流涕、口苦、善太息等症状,表明机体欲借诸脏器的协力作用,通过诸孔窍来祛除病邪,为病位在半表半里。所以从整体症状反应上,少阳证就能覆盖绝大部分症状。因此,老师认为此次患者症状反应太阳证的证据并不充分,辨为少阳阳明太阴合病。
其次,少阳病的治则。在《伤寒论》第264条“少阳中风,两耳无所闻,目赤,胸中满而烦者,不可吐下,吐下则悸而惊”。第265条“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少阳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由这两条可知,半表半里阳证的治则:禁汗、吐、下,用和法,其典型代表方为小柴胡汤,旨在扶正祛邪,扶正者健胃益气,以治血弱气尽腠理开;祛邪者,祛除半表半里邪热。本案方中的党参、姜枣草即是扶正,针对食后腹胀等太阴证,加茯苓、白术、厚朴加强祛饮;因流黄涕及黄痰,加薏仁、败酱清解阳明里热,配合桔梗利咽排脓;经期延长量多、伴血块,合用赤豆当归散,养血利湿,诸药合用,取得显著疗效。
我们学习经方要重视条文,但是不能拘泥于条文,死于句下,要透过文字参悟条文记载每一个症状背后的八纲概念。除了经典原文,还要掌握方剂的药物组成、剂量、煎服法,名家经验等等,只有烂熟于心,才能信手拈来。很多人说经方没有理论,这就是经方医学的理论,不论其因,而论其证,辨六经、析八纲、辨方证,八纲理论贯穿始终。
此头痛病案,如若按照脏腑经络辨证,一定会根据头部经络循行归属,选用祛风通络止头痛之要药:如白芷、藁本、防风等,针对头木的情况,还得合用活血通络之品等,主要针对病因治疗。而冯老通过六经八纲辨证,不管什么部位的头痛,只要方证对应,不用任何归经祛风药,也不需要加用止头痛的专药,诸症得到明显改善,获得非常满意的疗效。此案再次验证经方理论的科学性。
(整理者:牛婧,余永波,吴灿,苗志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