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籍屋 四味药的古方, 治愈顽固失... 中医奥秘 心血不足梦多、心气不... 秘诀揭秘 张仲景留下的经典方,... 食疗秘方 桑葚加两物,专攻脱发... 中医奥秘 神阳功...

让建站和SEO变得简单

让不懂建站的用户快速建站,让会建站的提高建站效率!

栏目分类
热点资讯
>> 你的位置:养生秘籍屋 > 中医秘籍室 > 秘诀揭秘 桃红四物汤,治好血虚便秘!血足,脏腑才通畅

秘诀揭秘 桃红四物汤,治好血虚便秘!血足,脏腑才通畅

发布日期:2024-12-16 18:52    点击次数:109

  

图片

365站群VIP(本文仅供学习和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方剂,非专业读者务必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本文理论依据:《中医基础理论》、《方剂学》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这些年,很多中医爱好者都知道一个道理,这就是,身体通畅,是避免疾病的关键。比如说吧,血脉通畅,人就没有心脏病。心情通畅,人就没有情志病。胃肠道通畅,人才没有消化系统疾病。那么,到底如何才能保持人体的通畅呢?我觉得啊,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这就是血液充足。充足的血,是维持身体通畅的先决条件。我来说个小案例吧。话说有一个女子,当时21岁,非常年轻。她什么毛病呢?就是便秘。大便五天一回啊。严重的时候, 一个礼拜拉一回。你说这谁受得了啊?

图片

365建站客服QQ:800083652这个患者用过不少药,西药中药都用过,基本上是用上了好一些,不用就恢复原状。患者还接受过肠镜检查,证实毫无异常。后来,此患决定投中医治疗,看看喝汤药能否彻底解决问题。刻诊,患者脉象沉细,舌苔薄腻,舌淡暗滞,而且人很消瘦,面色无华。了解到这些以后,医家提笔书方一首。但见——桃仁、当归、生白芍各15克,红花3克,大熟地30克,川芎5克,制首乌20克,火麻仁、郁李仁各10克,一共开5剂。结果如何?患者服用过程中,排便十分畅快。每天拉一回。接着,原方不变,再投30剂,隔天服用一次。等30剂都用完,再看患者大便,已经完全正常。哪怕停药以后,便秘也没有复发,平均1到2天一行,很规律。这就是医案的基本经过。我给你叙述了一遍。它最初刊载于1991年的《上海中医药杂志》。来吧,我们一起解析一下。方才我说过,人身体通畅与否,很大程度上看他的血,足不足。很显然,这个患者的血,是不足的。她面色无华,消瘦,舌暗,脉沉细,这一看就知道,属于血虚血瘀。面色无华,身体消瘦,脉沉细,这是血虚。舌暗,这是血瘀,气血运行不畅。在这个情况下,患者很容易便秘。因为她的肠道内缺血的濡养 。血虚,就会有血瘀。血瘀,反过来影响新血的生成。如此,血越来越少,淤血越来越重,患者的肠道,也就越来越得不到濡养。更关键的是,中医讲,津血同源。脉道里血虚血瘀,脉外的津液就得到脉里面,去改善血虚血瘀。如此,脉外的津液就受损。大肠里的津液也就愈加亏少。这样一来,患者怎能不便秘呢?这个时候怎么办?单纯补津液肯定不行,泻热攻积也肯定不行。唯一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就是养血活血。

图片

你看当时医家用的配伍——桃仁、当归、生白芍各15克,红花3克,大熟地30克,川芎5克,制首乌20克,火麻仁、郁李仁各10克。这个配伍,你一看就知道,是桃红四物汤加味。其中熟地、川芎、白芍、当归,为四物汤,可以养血活血。桃仁和红花,用于活血化瘀。这就是桃红四物汤。制首乌、火麻仁、郁李仁,滋润通便以治标。你看,这就是基本的用药思路。它充分体现出,血虚血瘀,对肠道健康的重大影响。其实,不仅仅是肠道健康啊。人要想通畅,身体各处都离不开血。典型的,还包括我们的心脑血管。血虚血瘀日久,对心脑血管的伤害是很大的。其他的,类似痛经啊,偏头痛啊,皮肤荨麻疹啊等等,这些问题的形成,临床上也都可以看到血虚血瘀之证,桃红四物汤,都是可用。所以说,养好我们的血,是调畅百脉,预防疾病的关键啊。咱再说个简单例子。曾经有一个老年男子,当时71岁,一直以来小便不畅。后来到什么程度呢?小便干脆不通了,小腹隆起,膀胱高度充盈,肾积水。显然,这是尿憋的。再这么下去,人就危险了。当时咋办啊?鉴于患者面色黧黑,有血瘀之象,赶紧,还是桃红四物汤为主,加上一众活血通经之品。结果你猜如何?患者一剂药下去,小便尿满一个痰盂。从那以后,通过这个桃红四物汤加味运用,患者确实就好了,小便通畅。你看看,这就是用养血活血之法,打通了患者的下焦。所以说啊,血足,五脏六腑,还有我们的里外三焦,才会通啊。这是真理,永远不过时的真理。咱们可千万留意。关于桃红四物汤的其他验案故事,我们以后慢慢再讲。今天这些,就当是聊天,和你说个话吧。   全文完,我感谢你的阅读。

图片

365建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上一篇:秘籍屋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肌筋膜触发点的手法治疗

下一篇:传承小屋 常吃降压药会缺钾,比缺钙更危险!身体若有3个症状,注意补充

Powered by 养生秘籍屋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