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奥秘 心血不足梦多、心气不... 秘诀揭秘 张仲景留下的经典方,... 食疗秘方 桑葚加两物,专攻脱发... 健康神秘 临床常用针灸组合穴—... 中医奥秘 脑供血不足,身体会有...

让建站和SEO变得简单

让不懂建站的用户快速建站,让会建站的提高建站效率!

栏目分类
热点资讯
>> 你的位置:养生秘籍屋 > 中医秘籍室 > 中医奥秘 天星十二穴学习笔记:三百六十穴,不出十二诀。治病如神灵,浑如汤泼雪!

中医奥秘 天星十二穴学习笔记:三百六十穴,不出十二诀。治病如神灵,浑如汤泼雪!

发布日期:2025-02-02 15:21    点击次数:125

  

图片

马丹阳,本名马钰,这位道士,也是中医师,马丹阳是他的号,  也就是他的道号。如果看过金庸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或者神雕侠侣,一定听过这一位,这是传授郭靖内功的那一位。当然,他是历史上真实有的人物,就跟王重阳一样。

王重阳,创全真教派,也就是道家的北派,他有七个很优秀的弟子,其中一位就是马钰马丹阳。马丹阳当时的俗家老婆孙不二,就是里面唯一女道士,夫妻俩一起在王重阳的门下出家修行,成为道士。

自古以来,道家与医家密不可分,合在一起的,我们称之为道医。

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收录于明代杨继洲的《针灸大成》中,流传至今近千年,仍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口诀如下:

三里内庭穴,曲池合谷接。

委中承山配,太冲昆仑穴。

环跳与阳陵,通里并列缺。

合担用法担,合截用法截。

三百六十穴,不出十二诀。

治病如神灵,浑如汤泼雪。

北斗降真机,金锁教开彻。

至人可传授,匪人莫浪说。

图片

图片

1.足三里-足阳明胃经

图片

其一:三里膝眼下,三寸两筋间。能通心腹胀,善治胃中寒,肠鸣并泄泻,腿肿膝肟酸,伤寒羸瘦损,气蛊及诸般。年过三旬后,针灸眼便宽。取穴当审的,八分三壮安。

这句话的意思是,足三里穴位于膝盖下方,距离膝盖三寸,在两条筋之间。能够疏通心腹部的胀满,善于治疗胃中的寒气,肠鸣、泄泻,腿部肿胀、膝盖酸痛,伤寒导致的身体瘦弱,气蛊等各种病症。年龄超过三十岁后,针灸此穴对眼睛有益。取穴应当准确,针刺八分深,艾灸三壮为宜。

补充:足三里配穴

胃痛:内关(手厥阴心经,在腕横纹上两寸)、中脘(任脉,在脐上四寸)、梁丘(足阳明胃经,在髌骨外上缘上两寸)。

【手法】针刺、艾灸、点按、摩神阙、仙人揉腹。

图片

365站群VIP

(点击即可查看大图)

图片

2.内庭-足阳明胃经

图片

其二:内庭次指外,本属足阳明。能治四肢厥,喜静恶闻声,瘾疹咽喉痛,数欠及牙疼,疟疾不能食,针着便惺惺。(针三分,灸三壮)。

365建站

这句话的意思是,内庭穴位于足次趾外侧(第二、三足趾缝处),属于足阳明胃经。能够治疗四肢厥冷,患者喜欢安静、厌恶声音,瘾疹、咽喉疼痛,频繁呵欠以及牙疼,疟疾导致不能进食,针刺此穴就会清醒。针刺三分深,艾灸三壮。

补充:内庭穴配穴

荨麻疹:配伍曲池(大肠经)、血海(脾经)、足三里(胃经)、三阴交(脾经)。

四肢冰凉:涌泉(肾经)、足三里(胃经)、关元(任脉,肚脐下3寸)、气海(任脉,肚脐下1.5寸)、肾俞(膀胱经,第二腰椎棘突,旁开1.5寸)。

鼻出血:内庭(足阳明胃经)、迎香(手阳明大肠经,在鼻翼两侧)

提问:为什么内庭穴可以治疗风疹、荨麻疹等皮肤病?

回答:脾与胃相表里,脾主运化功能失调,水湿内停而生热,郁于肌肤,发为风疹,内庭穴为足阳明胃经的荥穴,可治疗各种热证。

【手法】针刺、点按、摩神阙(充养脾胃)。

图片

(点击即可查看大图)

图片

3.曲池-手阳明大肠经

图片

其三:曲池拱手取,屈肘骨边求。善治肘中痛,偏风手不收,挽弓开不得,筋缓莫梳头喉闭促欲死,发热更无休,遍身风癣癞,针着即时瘳(针五分,灸三壮)。

这句话的意思是,曲池穴取穴时拱手,在屈肘时骨头旁边寻找(位置在在肘横纹桡侧端凹陷处取穴)。善于治疗肘部疼痛,中风导致的手不能收,拉弓都困难,筋脉迟缓无法梳头,咽喉闭塞几乎要死,发热不停,全身的风癣癞疾,针刺此穴立即就能痊愈。(针刺五分深,艾灸三壮)

补充:曲池穴配穴

高血压:人迎(胃经,在喉结旁动脉搏动处)、大椎(督脉,通大椎)、太冲(肝经)、曲池(按照顺序来)

流行性感冒:迎香、少商(肺经)、曲池、合谷(解表寻曲池,肺与大肠相表里)

【手法】艾灸、针刺、拍肘窝、通大椎、通喉轮。

图片

(点击即可查看大图)

图片

4.合谷-手阳明大肠经

图片

其四:合谷在虎口,两指歧骨间。头疼并面肿,疟病热还寒,齿龋鼻衄血,口噤不开言。针入五分深,令人即便安(灸三壮)。

这句话的意思是,合谷穴位于虎口,在食指和大拇指的歧骨之间。可以治疗头痛、面部肿胀,疟疾的发热恶寒,龋齿、鼻出血,口噤不能说话。针刺五分深,能让人马上安定。(艾灸三壮)

补充:合谷穴配穴

牙痛:合谷配曲池。(面口合谷收,单侧牙痛,一般取对侧的合谷与曲池,体现截法)

扁桃体发炎:三间配合谷。(三间:五官问题全拿下)

三叉神经痛小妙招,张嘴在面部方向找到听宫,往上(眼睛)中(鼻子)下(下巴)三个方向推,每次做36下。

【手法】艾灸、针刺、齿常叩、漱玉津。

图片

(点击即可查看大图)

图片

5.委中-足太阳膀胱经

图片

其五:委中曲腘里,横纹脉中央。腰痛不能举,沉沉引脊梁,酸疼筋莫展,风痹复无常,膝头难伸屈,针入即安康(针五分,禁灸)。

这句话的意思是,委中穴在膝关节弯曲处的里面,腘横纹脉的中央。能够治疗腰痛得不能抬起,沉重牵扯脊梁,酸痛筋脉无法伸展,风痹反复发作,膝盖难以屈伸,针刺此穴就能康复。(针刺五分深,禁止艾灸)

补充:委中穴配穴

腰骶疼痛:委中(腰背委中求)、承扶(膀胱经,在臀下横纹中点)

【手法】针刺、腰常摆、拍腘窝。

图片

(点击即可查看大图)

图片

6.承山-足太阳膀胱经

图片

其六:承山名鱼腹,腨肠分肉间。善治腰疼痛,痔疾大便难,脚气并膝肿,辗转战疼酸,霍乱及转筋,穴中刺便安(针七分,灸五壮)。

承山穴又名鱼腹,在小腿肚的分肉之间(在腓肠肌肌腹下,伸小腿时,当肌腹下出现交角处取穴)。善于治疗腰部疼痛,痔疮导致的大便困难,脚气以及膝盖肿胀,辗转疼痛酸楚,霍乱和转筋,针刺此穴就能平安。(针刺七分深,艾灸五壮)

补充:承山穴配穴

腰腿痛:承山、风市、环跳。(风市和环跳都可以通过敲胆经进行操作,每日晨起敲100次)

痔疮:承山配伍长强穴。注意:刺激感很强。

糖尿病:劳宫、足三里、血海(在大腿内侧,髌骨内侧上方两寸)、梁丘、承山。

瘫痪:承山配环跳

【手法】艾灸、针刺、敲胆经、摄谷道(回春术)

图片

(点击即可查看大图)

图片

7.太冲-足厥阴肝经

图片

其七:太冲足大趾,节后二寸中。动脉知生死,能医惊痫风,咽喉并心胀,两足不能行,七疝偏坠肿,眼目似云朦,亦能疗腰痛,针下有神功(针三分,灸三壮)。

太冲穴位于足大趾本节后面二寸处。触摸此处的动脉可以了解生死状况,能够医治惊痫风,咽喉和心胀,两脚不能行走,七种疝气、睾丸偏坠肿胀,眼睛好像被云雾蒙蔽,也能治疗腰痛,针刺之下有神奇功效。(针刺三分深,艾灸三壮)

心得:养肝就是养眼(肝开窍于目)、养肝就是养颜(黄褐斑也称为“肝斑”,面色就是气血的晴雨表)、养肝就是养发(肝藏血,发为血之余)

【手法】针刺、艾灸、点按、拍打、推拿。

图片

(点击即可查看大图)

补充:养肝动作集锦(疏肝散结六条线)。

图片

图片

8.昆仑-足太阳膀胱

图片

其八:昆仑足外踝,跟骨上边寻。转筋腰尻痛,暴喘满冲心,举步行不得,一动即呻吟,若欲求安乐,须于此穴针(针五分,灸三壮)。

昆仑穴在足外踝,跟骨的上边寻找。可以治疗转筋、腰和臀部疼痛,突然气喘满心,举步走不了,一动就呻吟,如果想要获得安宁舒适,必须针刺这个穴位。(针刺五分深,艾灸三壮)

补充:昆仑穴配穴

下肢疼痛、四肢冰凉:环跳、殷门(承扶下6寸,简易取穴:8个手指)、委中、阳陵泉、昆仑穴。

【手法】针刺、点按、敲胆经(晨起做适宜)、睡前泡脚。

图片

(点击即可查看大图)

图片

9.环跳-足少阳胆经

图片

其九:环跳在髀枢,侧卧屈足取。折腰莫能顾,冷风并湿痹,腿胯连腨痛,转侧重欷歔。若人针灸后,顷刻病消除(针二寸,灸五壮)。

环跳穴在髀枢部位,侧卧屈足时取穴。腰部疼痛无法回顾,冷风和湿痹,腿部、胯部连着小腿肚疼痛,转身时沉重叹息。如果进行针灸,病很快就能消除。(针刺二寸深,艾灸五壮)

图片

(点击即可查看大图)

补充:环跳穴配穴。

下肢麻痹、风疹:风市(足少阳胆经,在大腿外侧中线上,腘横纹水平线上七寸。或直立垂手时,中指尖所点处是穴)、环跳

补充:五劳七伤

五劳指久坐、久立、久视、久卧、久行五种过劳致病因素。

图片

图片

(点击即可查看大图)

图片

10.阳陵泉-足少阳胆经

图片

其十:阳陵居膝下,外臁一寸中。膝肿并麻木,冷痹及偏风,举足不能起,坐卧似衰翁,针入六分止,神功妙不同(灸三壮)。

阳陵泉穴位于膝盖下方,外侧小腿骨一寸处。能够治疗膝盖肿胀、麻木,冷痹和偏风,脚抬不起来,坐卧好似衰弱的老人,针刺六分深,神奇功效与众不同。(艾灸三壮)

补充:阳陵泉配穴

膝关节疼痛(加强穴位):委中、足三里、涌泉。

图片

(点击即可查看大图)

图片

11.通里-手少阴心经

图片

365建站客服QQ:800083652

其十一:通里腕侧后,去腕一寸中。欲言声不出,懊恼及怔忡,实则四肢重,头腮面颊红,虚则不能食,暴喑面无容,毫针微微刺,方信有神功(针三分,灸三壮)。

通里穴在手腕侧后方,距离手腕一寸处(腕横纹上1寸)。想要说话但声音发不出,心中懊恼和怔忡,实证时四肢沉重,头腮和面颊发红,虚证时不能进食,突然失音面容憔悴,用毫针轻轻针刺,就会相信有神奇功效。(针刺三分深,艾灸三壮)

补充:虚实辨证(正气与邪气的力量强弱的对比)

简单来说,就是正气打不过邪气,则为虚证,表现为少气懒言、精神疲惫、四肢厥冷、舌淡苔白、脉细弱等。(常见于久病后、长期卧床者)

正气打得过邪气,则表现为实证,表现为高热、神昏谵语、亢奋、腹痛腹胀、便秘、疼痛、舌红苔黄,脉数等。(常见于各种急性病,如感冒、外伤、湿疹等)

需注意的是,现在的很多人都存在虚实夹杂的病机,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辨证论治。

我们每个人通过提升自己的阳气,调理自己的脾胃,充养自己的气血,达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状态。

【手法】浅刺、艾灸、点按。

图片

(点击即可查看大图)

图片

12.列缺-手太阴肺经

图片

其十二:列缺腕侧上,次指手交叉。善疗偏头患,遍身风痹麻,痰涎频壅上,口噤不开牙,若能明补泻,应手即如拿(针三分,灸五壮)。

列缺穴位于手腕侧上方,食指交叉处。善于治疗偏头痛,全身的风痹麻木,痰涎频繁上壅,牙关紧闭不能开口。如果能明确补泻之法,针刺后很快就能见效。(针刺三分深,艾灸五壮)

补充:列缺穴配穴

腱鞘炎:阳溪(大肠经,腕中上侧两筋间陷中)、列缺(肺经)、太渊(肺经,两手虎口交叉,一手食指按在桡骨茎突上,指尖下方即为列缺)、手三里(大肠经,曲池下2寸)、合谷(大肠经,简易取穴为虎口位置)

【手法】三伏灸(热力作用更强)、针刺、按压、手指操

图片

(点击即可查看大图)

进阶学习——

天星十二穴辨证取穴小结

图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上一篇:中医奥秘 天下无疾解读伤寒论08

下一篇:秘籍屋 宗筋软趴趴, 一补就上火? 简单两味药, 调和阴阳, 重振雄风!

Powered by 养生秘籍屋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 © 2013-2024